食泰式生蝦刺身易染副溶血性弧菌 1年內有7人中毒致腹瀉嘔吐
發布時間: 2018/09/07 13:28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0
泰式生蝦刺身所受的規管比日式刺身少,港人進食生蝦刺身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。受污染的生蝦會出現副溶血性弧菌、沙門氏菌。2011年,就有11名市民進食生蝦刺身後中毒。2017年也有7名市民出現生蝦中毒情況。
食安中心指,副溶血性弧菌天然出現於熱帶至溫帶沿岸和河口,可附在當地生長的水產(包括蝦)而迅速繁殖。進食這些受污染及未煮熟的海產,容易感染副溶血性弧菌。
雖然烹煮可把副溶血性弧菌殺死,但受污染的用具和雙手等會再污染水產。
至於沙門氏菌並非天然存在於水中,當生蝦與受污染的動物食品(如禽肉),在同一地方處理,或是同時存放在雪櫃內,或造成交叉污染。
半日至2日內出現症狀
肝臟科專科醫生吳志豪表示,進食受污染的生蝦刺身後,會於半日至2日內出現腹瀉、肚痛、嘔吐及發燒症狀,是腸胃炎的一種。嚴重者會大便出血,這種情況較少出現,也很少會有生命危險。
他又指,污染來源主要來自海水,當大便流入海水,也會影響該處的蝦。其次,劏蝦的人如廁後沒洗水,也會把細菌帶到刺身上,令其受污染。
受污染的生蝦刺身,不能從外表分辨。若要購買,最好去信譽良好的商舖,以及避免大量進食。
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
食安中心提醒,處理水產時應穿上清潔的保護衣物(包括頭罩),要妥善處理食物,徹底清洗並消毒器具。
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,製作刺身時,已解凍原材料須存放在攝氏4度以下。假如食物表面變得黏滑、濕淋,色澤開始暗淡,應立刻棄掉。
更多食用安全報導,請【按此】。